《戴笠與十三太保》(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)戴笠(右)隨侍蔣介石。(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)
 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臺灣《旺報》報道,《戴笠與十三太保》單行本首次問世。此書是集結臺灣“中研院”收藏中的20多篇文章而出版,作者“局外人”是前國民黨軍統局幹員,礙於身份,僅以筆名示人,文章很少人見過並引用。
  《旺報》刊文節錄,摘編如下:
  在國民黨執政前30幾年中,“中統”和“軍統”這兩個組織,在中國近代政治史上各占有重要一頁。當他們風雲際會、聲威烜赫時期,其一舉一動、一語一默,對於整個中國政潮起伏、人事遞嬗,直接、間接都有著不可分開的密切關係,雖則人人諱言,但確是不容抹煞的一項重要事實。
  只是,這兩個組織的內容為何?中心思想怎樣?核心人物是誰?以及對外活動範圍如何?乃至於後來隨著時政局的演變又怎樣?這一切都是對外不公開的機密。因此,這兩組織,便成為“謎”一般的東西。
  欲圖富強效法德義
  所謂“軍統”,為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”的簡稱,其前身則為“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調查統計科”。更溯而上之,則“複興社”為“調查科”的前身;而“藍衣社”又為“複興社”的前身。因此,要瞭解“軍統”,便必先瞭解“藍衣社”創立組織的原委。但任何一個政治性的產物,必有其時代背景與主觀客觀的環境,因此,要談“藍衣社”,更得要從當時國民黨的內在、外在情勢談起。
  國民黨黨內,明爭暗鬥、交訌不已,終於先後鬥成了寧漢分裂、馮閻叛亂,以及唐生智的倒戈諸悲劇。
  這時蔣先生便派黃埔軍校同學如賀衷寒、潘佑強、酆悌諸人先後赴德、義、蘇俄考察或留學。他們一群對於德、義兩國的獨裁製度、軍國民教育(即國民軍事訓練)、勞動服務,等極為贊賞與興奮,回國後,便將這考察所得上了一個詳細報告,並極力主張效法、德、義以宗教式的狂熱情緒來擁護領袖,以國社黨的組織精神來改造國民黨,控制政治和軍事,因而深得蔣先生的嘉納與重視。
  不久,賀衷寒諸人又提出了一套理論,他們認為:一黨制優於多黨制,獨裁優於民主。其結論是:“一個政黨,一個主義,一個領袖。”接著便根據這套理論,在獲得蔣先生的特許和人事的圈定下,而組成了一個類似德意志黑衫黨的“藍衣社”。
  自然,這“藍衣社”3字的命名,是脫胎於黑衫黨3字而蛻化出來的。其參加“藍衣社”創始的核心人物共13人,即賀衷寒、鄧文儀、康澤、鄭介民、酆悌、曾擴情、蔣孝先、桂永清、蕭贊育、潘佑強、劉健群、戴笠、杜心如,亦即聲威烜赫、鼎鼎大名的“十三太保”是也。
  在這十三個太保中,原本是清一色的黃埔軍校同學,但唯一例外的是劉健群,他既非天子門生的黃埔同學,也不是出過洋、留過學的博士、碩士,他之所以能參加這個核心組織的創始人,除了有同鄉何應欽的援引外,主要原因,還是由於蔣先生平日對他的器重。此外,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,參加這一核心組織的黃埔同學,都是1、2期老大哥,唯有戴笠是軍校6期(這時黃埔已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),這便是第二個例外。
  十三太保湘軍居半
  “藍衣社”組織計劃方案,起草人便是賀衷寒,也有人說是鄧文儀的傑作。因為,那時鄧文儀正擔任軍委會委員長的機要侍從秘書,刻刻侍從蔣先生不離左右;他之所以為蔣先生置諸寵信侍從之列,據說便是由於他最歡喜搞計劃而起家。因此,在藍衣社十三太保中,賀衷寒被譽“理論家”,鄧文儀被譽“計劃家”,康澤則為“訓練家”,至於戴笠則為“實行家”,但也有人詆毀他為“陰謀家”。
  這些傳聞以及私人恩怨,我們且不必深論了。只是,在這十三個太保中,湖南籍的人,幾乎占全數的2分之1稍弱。除了浙江籍的蔣孝先、戴笠,四川籍的康澤、曾擴情,廣東的鄭介民,江西的桂永清,貴州的劉健群外,其餘便都屬於湖南籍,唯楚有才,由此更可以得一明證了。  (原標題:前國民黨軍統局幹員揭“十三太保”秘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cvhwffn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